活性污泥法是廣泛使用的污水處理技術,因此,活性污泥的良好性狀與活性污泥法的高效運行息息相關。活性污泥解體是一種常見的現象 。污泥解體主要征兆有出水水質非常渾濁、透明度下降、污泥破碎、絮體細微化等。可采用量筒進行觀察,污泥絮體在量筒中與上清液沒有清晰可見的界面,就可以判斷污泥已經解體。污泥解體的直接危害表現在出水無法達標排放。若不采取有效手段進行控制,待活性污泥喪失活性后,曝氣池將失去其凈化功能。進水中有毒物質或有機物含量突然升高很多,使微生物代謝功能受到損害甚至喪失,活性污泥失去凈化活性和絮凝活性。這種情況在工業廢水處理場經常出現,通常是工廠事故廢水排放量過多,使污水處理系統超負荷運行所導致的。處理水量或污水濃度長期偏低而曝氣量仍維持正常值,其結果就會出現過度曝氣,引起污泥的過度自身氧化,菌膠團的絮凝性能下降,最后導致污泥解體。長此以往,還可能會使污泥部分或全部失去活性,在進水有機負荷再提高時失去凈化功能,使出水水質急劇惡化。過高的碳源進入系統,在高基質下,細菌吸附的碳源代謝不了,并在細菌表面分泌出親水性多糖,很難沉淀壓縮,細菌又處于對數期,這時候細菌具有最強的活性,導致菌膠團解體。當氮嚴重缺乏時,也有可能產生膨脹現象。因為若缺氮,微生物便由于工作不能充分利用碳源合成細胞物質,過量的碳源將被轉化為多糖類胞外貯存物。污泥很難沉淀壓縮,發生解體現象。過量曝氣會頻繁地剪切作用導致活性污泥發生解體,加上過量曝氣會導致污泥自身氧化加劇,多方面原因導致污泥解體。污泥老化是因泥齡過長導致的,在長期不排泥或者排泥較少的系統,污泥成分發生變化,活性成分減少,無機物含量增加,導致污泥解體的現象。
眾所周知,溫度能夠影響微生物的活性,因此溫度是影響細菌的重要條件。溫度過低,營養物質的運輸就會受到阻礙,微生物因得不到營養物質,新陳代謝的速度就會大大降低,導致大量粘性較高的糖類物質聚集在一起,使污泥解體;溫度過高,細菌難以承受高溫,就會大量死亡。正常的活性污泥結構較稠密,菌膠團生長良好,顯微鏡下觀察到菌膠團外緣整齊清晰,并可發現有纖毛類原生動物,污泥呈礬花狀,絮凝、沉降和濃縮性能良好,污泥體積指數(SVI)在100左右,對正常的活性污泥來說,它們兩者之間有一個適當的比例關系,如果絲狀菌生長繁殖過多,菌膠團的生長繁殖將受到抑制,好多絲狀菌伸出污泥表面之外,使得絮狀體松散發生解體。
判斷的方法可通過顯微鏡觀察污泥的生物相,對活性污泥狀態進行判斷。結合進水水質水量變化、污水站運行方式變化進行判別,檢查進水口情況。1. 污水量水質變化引起的解體,就從源頭進行調整,控制進水量,測定并保持進水濃度,避免超負荷或者長期低負荷運行2. 當確定污水中混入有毒物質時,應查明來源,單獨收集進行處理;事故排水應及時引向事故池。3. 負荷低或過量曝氣時,減少風機運轉臺數或降低表曝機轉速,或減少曝氣池運轉數,只運行部分曝氣池。4. 溫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才能使微生物維持在正常的生長狀態,以提高其對污水處理的效果。5. 發生負荷沖擊時,降低污水的進水量,或者使進水速度和緩均勻,能夠有效降低生化系統中的有機物的負荷。6. CN比失調,需添加一些微生物生長必須的氮源,使CN比維持在100:5。7. 污泥老化時,應在保證系統代謝正常,出水達標的情況下,增加剩余污泥的排放量,降低泥齡。8. 絲狀菌膨脹的預防措施可以增加生物選擇器來降低膨脹的發生率!絲狀菌膨脹解體時,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在膨脹初期可通過投加堿,調高PH的方式來抑制絲狀菌的膨脹,中晚期就聽天由命吧!
面對上述問題,前期選擇一家有實力的第三方處理公司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充分考慮上述的因素,不僅會降低污水處理的能力,甚至還可能會造成出水超標、提高運營成本等問題,因此必須謹慎。
永續環境獨創的HJDL(活性污泥短流程脫氮除磷)工藝技術,以強化生化反應為核心,通過投加復合微生物菌劑和生物增效載體,在高效厭氧、兼氧、好氧反應器的獨特造粒功能作用下,全時段、無死角在反應池產生具有外部好氧、中部兼氧、內部厭氧特殊結構的顆粒化污泥,給微生物構造了一個優良的生存、新陳代謝及高富集的環境,使系統中微生物的處理能力倍增,快速恢復生化系統處理能力。
在原有設施的基礎上,確保不停產、不停水、不動土建出水水質也能穩定達標,一定程度上降低處理廠的運維成本。
技術關鍵點
(1)污泥沉降速度
污泥沉降性能是指泥分離的速率,HJDL污泥沉降性好,污泥沉降性一般在35 – 80 m.h-1 (15-50 m.h-1)之間,遠大于絮狀活性污泥的沉降速度。出色的沉降性能有利于微生物的大量富集,同時提升沉淀池效率,節省土地建造成本。
(2)MLSS和MLVSS
市政污水處理廠污泥齡達到90天,工業污水污泥齡達180天,未發現污泥膨脹現象,在同一進出水指標、同一達標排放標準、同一進水量的情況下,生化段污泥減量可達20-40%,相對可減少污泥處理系統負荷。
(3)污泥體積指數(SVI)
HJDL工藝的SVI值一般在20-60ml/g,其遠低于其他工藝的120-150ml/g,沒有絲狀菌、污泥膨脹、污泥老化等困擾。
(4)顆粒化污泥的密度(SDI)
HJDL工藝好氧污泥的結構比較緊實,密度通常為1-1.5g/cm3,含水率一般為85%-94%左右;發達的多孔隙結構構成了基質和氧的良好的傳遞通道,以厭氧、兼氧、好氧反應器獨特的結構設計可以將基質和氧均勻的傳遞。
(5)顆粒化污泥強度
以生物增效載體為基核的顆粒化污泥強度高于97%,具有極強的抗摩擦及剪切作用。
(6)比耗氧速度(SOUR)
HJDL工藝污泥的SOUR是普通活性污泥的幾倍,普通工藝SOUR一般為48mg/(g.ss.h),HJDL工藝的SOUR一般為86-135.5mg/(g.ss.h),且在有毒廢水中仍保持較高的活性。
(7)溫度(T)
利用從自然界中篩選的抗逆性極強的復合微生物菌(復合COD菌、復合脫氮菌、復合聚磷菌、復合脫硫菌、復合耐鹽菌、復合除油菌),此微生物的耐溫,耐鹽和活菌數量的優勢使生化系統增效的有力保障,具有耐8℃—55℃的極端條件,遠遠強于普通工藝運行的****溫度(15℃-35℃)。
(8)毒物及抑制物質
生物增效載體的微孔結構可提高吸附有毒有害物質的能力,可以吸附COD、BOD、苯胺、氰化物、重金屬等物質,幫生化系統解毒,特別是對銻、鉻、鎳、銅、鉛、苯胺類效果最為顯著。
(9)可全線縮短水力停留時間HRT(調節池、生化池、沉淀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