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粒徑對好氧顆粒污泥性能的影響
- 發布時間: 2020-11-20 點擊次數:1568
-
傳統活性污泥法污水處理技術是利用絮體狀的活性污泥所含有的微生物菌團分解水中的有機物,而顆粒污泥技術中,污泥由絮體狀變為顆粒狀,微生物菌團被包裹在顆粒中,相比之下,顆粒污泥降解有機物效能大大提高,好氧顆粒污泥(AGS)技術因其卓越的同步脫氮除磷和降解效果,且具有含水率低、耐沖擊負荷強、沉降性能好,可處理高濃度難降解廢水等優勢,成為國內外廢水生物處理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
目前,關于 AGS 形成和穩定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運行條件的優化以及抑制顆粒內部厭氧菌或缺氧菌的活性等方面,考慮到厭氧或缺氧區的微生物活性與溶解氧(DO)和基質的傳遞有關,而顆粒污泥粒徑的大小影響著 DO 和基質傳遞阻力,且密實度大小與污泥的沉降性能優劣有顯著相關性,所以顆粒的粒徑、密實度更受關注。
研究發現,顆粒污泥的培養和顆粒形成及穩定維持具有一定的條件,不同性質的污水作為處理基質,培養的顆粒污泥形態大小及性能都有所不同,AGS 粒徑的大小對系統維持穩定的生物量具有重要意義。顆粒粒徑過大,DO 及基質傳遞受阻,顆粒內部缺乏營養物質從而導致微生物死亡,造成顆粒解體,系統崩潰。粒徑太小,沉降性能差,易被排出反應器,且顆粒結構不能形成厭氧區或缺氧區,所含的微生物種類減少,影響對廢水的處理效果。
基于HJDL技術的好氧顆粒污泥是在有氧條件下,微生物通過自聚集形成具有顆粒狀規則外形、結構密實、沉降性能優良、污染物處理效果明顯的特殊的微生物聚集體,即在流體動力條件下微生物自固定形成生物體團聚的特殊過程,較之傳統活性污泥工藝,好氧顆粒污泥不易出現污泥膨脹和處理水質變差等問題。
而且,基于HJDL工藝形成的好氧顆粒污泥結構比較緊實,密度通常為1.04~1.05*103kg/m3,含水率可達85%~94%左右;在EPS和SOUR協同作用下,形成厭氧、兼氧、好氧的多層結構,發達的多孔隙結構保證基質和氧均勻傳遞。
- 上一篇:熱忱歡迎海康威視李江南先生一行蒞臨指導
下一篇:基于HJDL工藝好氧顆粒污泥用于山東某污水廠抗沖擊性能的體現 - 返回新聞列表
聯系方式
服務熱線:
13396505088
電話:0571-83537988
方案外聯部電話:0571-83689021
商務部電話:0571-83699023
招投標中心電話:0571-83699023
投融資部電話:0571-83699023
創新研發部電話:0571-83689055
水質化驗部電話:0571-83689032
設計部電話:0571-83689030
運維部電話:0571-83689055
電氣自動化部電話:0571-83689026
工程部電話:0571-83689026
行政人事部電話:0571-83689028
財務部電話:0571-83689031
采購部電話:0571-83689026
公司總機:0571-83689028
公司傳真:0571-83689029